要养好山羊,就要有充足的饲料,因此必须广开饲料来源,保证山羊饲料常年不断。在解决山羊饲料来源问题上,广大农民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天然野草生长旺季,收集大量野草、树叶,进行加工贮存,同时还可因地制宜,种植一些高产青饲料。加工贮存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晒干贮存:在夏秋季节,将山羊吃不完的青绿饲料,晒成青干草,供山羊枯草季节利用。二是制成青贮料:将优质青草等进行青贮,在冬季代替青料喂山羊。三是窖藏部分新鲜的青饲料和多汁饲料,以备补料之用。
以下介绍几种在安徽生长表现良好的牧草品种及其种植技术:
1、紫花苜蓿
播种方法为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50厘米,播种深度2厘米左右,土湿宜浅,土干宜深,播前曝晒种子3~5天,单播用种量1~1.5公斤/亩。春季和秋季播后需要镇压,使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但在水分过多时,则不宜镇压。
紫花苜蓿有固氮能力,对磷、钾、钙的吸收量大,因此使用充足的有机肥作基肥,如厩肥、堆肥,施肥后紫花苜蓿生长繁茂。
苗期生长缓慢,须需进行除草,以免受杂草危害,除草剂可选择土壤处理剂灭草猛及索拉能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里的杂草,也可选择苗期用地乐酯、2,4D-丁酯等,且对紫花苜蓿安全,增产效果好。刈割时结合浇水、追施磷、钾肥,可保证稳产高产。紫花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等,可用敌百虫防治。病害可用波尔多液、多菌灵防治。
在早春返青前或每次刈割后进行中耕松土,干旱季节和刈割后浇水对提高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
紫花苜蓿每年可刈割3~4次,一般亩产干草600~800千克,高者可达1000千克以上。通常每4~5千克鲜草晒制1千克干草。晒制干草应在10%植株开花时刈割,过早影响产量,过迟降低饲用价值。留茬高度以5厘米为宜。最后一次刈割不宜太迟,否则不利安全越冬。
2、多花黑麦草
播前耕翻整地,每亩结合施农家肥1000公斤作底肥。宜秋播,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20日前后最佳,行距15~30厘米,播深1~2厘米,每亩播种量1.5公斤。也可与水稻、玉米等轮作,或利用冬闲田种植。也可与紫云英混播,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多花黑麦草喜氮肥,每次刈割后宜追施速效氮肥。年可刈割6~8次,每亩产鲜草7000公斤以上。
3、杂交苏丹草
杂交苏丹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最好选择土地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沙壤土为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达10℃以上时播种,多采用条播,行距40~50厘米,播种深度1.5~3厘米;播种量1.5~2公斤/亩;种肥应包括氮肥和钾肥,氮肥施用量3~6公斤/亩,钾肥用量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提高产量和青饲料的品质,减少养分消耗,可与豆科作物或一年生豆科牧草混播。杂交苏丹草幼苗不适放牧,雨天刈割易烂茬。每次刈割后,追施氮肥20公斤/亩,施肥后进行浇水。
4、菊苣
菊苣在我国东北及其它高纬度地区可春、夏播种,在华北、中原、西北一部分地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春、秋播种,可以单播也可以与禾本科或豆科牧草混播,因菊苣种子细小,播前整地需精细,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条播、点播、散播、育苗移栽都可。单播用种量250克/亩,播种时最好能与土等物混合撒种,以达到苗匀苗全的目的,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1~1.5厘米,播后镇压保墒。
菊苣苗期及返青后易受杂草侵害,应加强杂草防除。菊苣生长旺季需水、肥量大,要想获得高产,除播前施农家肥外,春季返青、早秋及每次刈割后,每亩应追施4~8公斤氮肥,同时适当浇灌。如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可相应减少氮肥用量。
菊苣的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在低洼易涝地易发生烂根,只要及时排除积水即可预防。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