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防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效果,保证肉羊生产健康顺利的发展。
对羊群要按时防疫,发现病羊,要及早治疗。勤驱虫,山羊无体内外寄生虫时,一般较少感染其它疾病;一旦患有体内外寄生虫病时,由于抵抗力下降,其它疾病接踵而来。因此,必须定期驱虫(2~3个月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且每年进行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苗、口蹄疫疫苗和羊痘疫苗免疫注射各一次、山羊三联四防苗春秋各一次(两种疫苗免疫间隔的时间一般为二周)。
1、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患羊被毛粗乱,食欲减少,体温高达40~41℃,咳嗽流脓性铁锈色鼻液,附着于鼻孔和上唇之上形成干涸棕色痂垢,病初咳嗽为短而湿,声音粗大,中后期转干而痛苦的呻呤、声音低沉,眼角流脓性眼屎,口角流脓性唾液,呼气恶臭,叩诊腹部实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摩擦音、痛苦呻呤。孕羊75%以上的流产,成年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羔羊发病死亡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高度接着传染。有亚急性经过。个别患羊腹胀、腹泻、粪便稀软,3~5天死亡。
防治方法:
(1)饲养管理,冬季注意圈舍保温,合理安排羊只密度,夏季注意圈舍通风。
(2)要防止引入或迁入病羊和带菌羊,新引进的羊只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混入大群饲养或放牧。
(3)防疫接种,防疫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的有效的措施,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4)发病羊群应立即进行封锁和隔离,对全群进行逐头检查,对病羊、疑似病羊、假定健康羊只分群隔离和治疗;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和病羊的尸体、粪便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无害处理。假定健康羊只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5)治疗方法。选用新胂凡纳明(九一四),5月龄以下羊0.1~ 0.15克,5月龄以上羊0.2~0.25克,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4~9日再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 10~20mg ,每个注射部位不超过5ml。氟苯尼考注射液肌内注射,每1kg体重0.1ml,一般一次即可,重症隔日再注射一次。
2、口蹄疫 羊只发病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常于口腔黏膜、蹄部皮肤上形成水疱、溃疡和糜烂,但有时也见于乳房部位。 发病的羊常流涎,采食呈现出痛苦状或不食。若仅为口腔发病,经1~2周便可痊愈;当病害到蹄部,可见明显的跛行症状,经2~3周方可痊愈。成年山羊呈良性过程,死亡率仅1%~2%,而羔羊抵抗力差,对本病敏感,常出现胃肠炎、心肌炎,死亡率达20%~50%。
防治方法:
对已发生的羊场应划定封锁界限,禁止人畜来往,对病羊进行隔离,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时可选用2%氢氧化钠、2%福尔马林或20%~30%热草木灰水。本病一般不允许治疗,要就地扑杀,实行无害化处理。但因特殊需要可进行治疗,治疗时应根据患病部位不同,给予不同治疗。
3、山羊痘
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羊体温升高到4l~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伴有可视粘膜卡他性、脓性炎症;经1~4天,开始发痘。发痘的初期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为突出于皮肤表面的苍白色坚实结节;结节在2~3天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起初像淋巴液,逐渐增多,中央凹陷呈脐状。在此期间,体温稍有下降。随后,由于白细胞渗入,变为脓性,不透明,脐状消失,成为脓疱。化脓期间体温再度上升。如无继发感染,则几日之内脓疱干缩成褐色痂块。痂块脱落后遗留一微红色或苍白色的瘢痕。全过程为3~4周。山羊痘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受传染。目前,对本病虽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预防,但仍应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措施,发病后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并防止继发感染。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对病羊隔离消毒,对羊舍及周围环境用百毒杀消毒液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用7天。规模养殖山羊,一定要于每年6月、7月份接种山羊痘弱毒疫苗,做好预防工作。若已发生山羊痘,要早确诊,早治疗。病羊初期采用康复羊的血清和病毒唑联合治疗,30千克体重的病羊,用康复羊血清20毫升/只,1次肌肉注射,病毒唑200毫克/只/次;为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个别体表病变严重的羊,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后,再涂擦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4、绦虫病
感染绦虫的病羊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精神不振、虚弱、发育迟滞,严重时病羊下痢、粪便中混有成熟绦虫节片,病羊迅速消瘦、贫血,有的病羊出现痉挛或头部后仰的神经症状,有的病羊因虫体成团引起肠阻塞产生腹痛甚至发生肠破裂。病末期,羊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多将头转向后方,有咀嚼运动,口周围有许多泡沫,最后死亡。
防治措施:
治疗时可选用下列药物: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16毫克,一次内服;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50~70毫克,一次灌服;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次内服;甲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次内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