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羊场建设
1、场址选择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山羊场应选在高燥、通风向阳处,有足够的面积建造羊舍及运动场,周边要有地方种草,农作物资源丰富,有水有电,交通方便。
2、山羊圈舍建造
山羊舍是山羊长期生活的地方,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山羊提供安全的环境条件。所以,一栋理想的山羊舍要有防雨淋、防太阳晒、防疾病传播、防野兽为害等。
羊舍一般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经济、实用、耐用原则,依各地气候不同,羊舍有长方形封闭羊舍、单坡式羊舍、塑料膜棚式羊舍、半敞棚式羊舍、楼式羊舍等多种模式。
羊舍面积。羊舍应有足够面积,使山羊在舍内不太拥挤,可以自由活动。每只山羊平均占有最低面积是:种公山羊为1.2~1.5平方米,成年母山羊为0.8~1.0平方米,哺乳母山羊为2.0~2.5平方米,幼龄公、母山羊为0.5~0.6平方米,阉山羊为0.6~0.8平方米。
山羊舍外要有运动场,运动场的面积为山羊舍面积的2~3倍。运动场围墙的高度,小山羊为1.5米,母山羊为1.6米,公山羊为1.8米。运动场内应架设饮水装置、草架、食槽等。
高温多湿地区,防暑、防湿重于防寒,因此羊舍要建成内部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的敞开式羊舍,檐高3米,舍内架设的羊床离地1米,舍外应种树以利防暑降温。
屋顶要完全不透水,排水良好,要有一定坡度,用水泥屋顶时应设隔热层。
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地面致密、坚实、平整、无裂缝、由里向外应有一定倾斜度,靠外面的低地处应开设排粪沟。
门、窗、墙要坚固耐用。
羊舍外边要建有贮粪池或沼气池。
(二)品种选择
优良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饲料报酬高,出栏率高,肉质好的特点。目前适宜安徽农户饲养的山羊优良品种主要有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种。
(三)饲养管理技术
1、合理搭配青、粗、精料
羊属食草动物,饲料应以牧草、树叶为主,精料为辅,在夏秋季节,应多喂些青草、树叶或牧草,适当补充精料。冬春饲草比较缺乏,有条件的地方,应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作补充,也可通过多喂些混合饲料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另外要广开饲料资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如黄豆秸、花生秸、山芋藤等,以及农副产品下脚料如豆腐渣、酒糟、果渣等。每只羊每天喂食盐5克。
2、供足饮水
为消化食入的粗饲料,山羊每天必须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同时体内循环、养分输送也离不开水分。所以山羊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容易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膘情下降等。因此,应供给充足而干净的饮水,冬季应饮温水。
3、环境控制
每天清洁羊舍地面一次,圈舍及其周围要定期消毒,每半个月清除羊床下羊粪一次,并将其远离羊舍堆积发酵。重胎母羊、哺乳母羊及其所带羔羊要隔离于小单间饲养(2.0~2.5㎡/间),以防拥挤造成母羊流产和压死羔羊,小单间应保持干燥清洁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
4、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对种公羊的要求是体质结实,保持中上等膘性,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而精液的数量和品质,取决于饲料的全价性和合理的管理。种公羊的饲养,要求饲料营养价值高,有足量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及无机盐等,且易消化,适口性好。较理想的饲料中,鲜干草类有苜蓿、黄豆秸、花生秸等,精料有玉米、豆粕等,其他有胡萝卜、南瓜、糠麸、骨粉等。动物蛋白对种公羊也很重要,在配种期或采精频率较高时,要补饲生鸡蛋、牛奶等。种公羊宜单圈饲养(或拴养)、单独运动和补饲,除配种外,不要和母羊放在一起。配种季节一般每天采精1~3次,采精后要让其安静休息一会儿。定期进行检疫、预防接种和防治体内、外寄生虫,并注意观察日常精神状态。
5、母羊的饲养管理
(1)配种前:配种前,对母羊抓膘复壮,为配种妊娠贮备营养。日粮配合上,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为基础,对断奶后较瘦弱的母羊,还要适当增加营养,达到复膘目的。干粗饲料如玉米秆、黄豆秸、山芋藤、花生秸、青贮料等任其自由采食,每天每只另补饲混合精料0.15~0.4公斤。
(2)妊娠期:在妊娠的前3个月,由于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与空怀期基本相同。在妊娠的后2个月,由于胎儿发育很快,胎儿体重的80%在这两个月内生长。因此,这两个月应有充足、全价的营养,代谢水平应提高15~20%,钙、磷含量应增加40~50%,并要有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每天每只补饲混合精料0.6~0.8公斤,骨粉3~5克。产前10天左右还应多喂一些多汁饲料。怀孕母羊应加强管理,要防拥挤、防惊群、滑倒,日常活动以“慢、稳”为主,不能吃霉变饲料和冰冻饲料,以防流产。
(3)哺乳期:产后1~2个月为哺乳期。在产后2个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营养物质,尤其是出生后15~20天内,几乎是唯一的营养物质,所以应保证母羊的全价饲养。到哺乳后期,由于羔羊采食饲料增加,可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对母羊的补料。注意产后1~3天内,哺乳母羊不能喂过多精料。羔羊断奶前,应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喂量,防止发生乳房疾病。为提高母羊的繁殖力,羔羊出生15~20天,开始补饲羔羊全价料,并逐步喂些青饲料,一般羔羊到2月龄左右断乳。
6、山羊的繁殖
(1)性成熟。公羊一般3~4月龄,睾丸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母羊4~5月龄,卵巢可产生卵子和雌激素。此期可繁衍后代。
2)母羊发情表现。不安心食草,鸣叫摇尾,有的爬跨它羊,初期阴部流出透明粘液,末期粘液成胶状稠样(粘稠),从发情开始到结束,一般1~2天,发情周期18~21天。
(3)母羊适宜的初配期为8月龄,第一胎于4月初配种,9月初产羔,第二胎10月初配种,来年3月产羔。目前安徽省山羊多为自然交配,因人工授精所需的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还不能普及。
(4)妊娠与分娩。母羊配种后20天不再发情,说明可能已受孕。羊怀孕期为五个月。母羊受孕一两个月后,乳房发育、色红润;临产前行走迟缓,腋窝下陷,腹部下垂,阴部肿胀流粘液,举动不安,时卧时起或回头望腹鸣叫。当阴部流出透明粘液、卧地或努责视为快临产,应作好接产准备。经验:流白粘液为活胎,流红带白粘液为死胎;胎水不破为正产,胎水先破为难产。
7、羔羊的护理及培育
初乳期:母羊产后5天以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它是羔羊生后唯一的营养。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23%)、脂肪(9~16%)等营养物质和抗体,具有营养、抗病和轻泻作用。羔羊生后及时吃到初乳,可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胎粪排出。初生羔羊应尽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越多,增重越快,体质越强,发病少,成活率高。
常乳期(6~60天):这一阶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辅以少量草料。从初生到45日龄,是羔羊体长增长最快的时期;从出生到75日龄是羔羊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此时母羊的泌乳量虽也高,营养也很好,但羔羊要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以促进前胃发育、增加营养的来源。一般从10日龄后开始给草,将幼嫩青草吊挂在羊舍内,让其自由采食。生后20天开始训练吃料:在饲槽里放上用开水烫后的半湿料,引导小羊去啃,反复数次小羊就会吃了。注意烫料的温度不可过高,应与奶温相同。
奶、草过渡期(45天至断奶):45天后的羔羊逐渐以采食饲草料为主,哺乳为辅。羔羊能采食饲料后,要求提供多样化饲料,注意个体发育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促使羔羊正常发育。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以16~30%为佳,可消化总养分以74%为宜,并要求适当运动。随着日龄的增加,羔羊可跟随母羊外出放牧。
8、适时出栏
羔羊出生后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不尽相同,绝对增重初期较小,尔后逐渐增大,到一定年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降直至停止生长,呈慢——快——慢——停的节奏,相对增重在幼龄时增加迅速,以后逐渐缓慢,直至停止生长,呈快——慢——弱——停的趋势。山羊生长至12月龄时,增重速度显著减慢,18月龄时,各项体尺增长趋于停滞,之后体重处于弱生长,并开始沉积脂肪,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体重趋向于停滞。所以,商品肉羊于8~12月龄、体重30~40㎏时出栏最佳,此时出栏既符合羊只的生长规律,又符合市场需求。出栏过早,山羊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屠宰率不高,肉质虽嫩,但缺乏肉香味,此时屠宰不合算;出栏过迟,生长停滞,转为沉积脂肪,肉质变粗,肉中膻味成份含量增加,降低肉品品质,且浪费资金、劳力、饲草,降低生产效益。俗话说“养羊不过年,过年不赚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