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癣又称螨病,俗称“羊癞”。是由疥癣虫寄生在羊的皮肤上引起,其主要特征是剧痒、脱毛、消瘦,对养羊业危害较大。
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疥癣虫。侵害绵羊的疥癣虫主要是吸吮疥癣虫(痒螨),寄生于皮肤长毛处;侵害山羊的疥癣虫主要是穿 孔疥癣虫(疥螨),寄生于皮肤深隧道内。疥癣虫习惯生活在羊的皮肤上,离开皮肤后容易死亡。雌虫在皮肤上产卵,卵经10~15天发育为成虫(卵—幼虫—稚虫—成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
2)流行特点本病主要是由于健康羊直接接触病羊或者通过被病羊污染的羊舍、墙壁、用具等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羊螨病多发生于秋冬时节,幼羊往往易患羊螨病,发现时已较严重。饲养管理不当、卫生制度不严、羊舍内阴暗潮湿和拥挤等也是螨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3)临床症状绵羊多发部位为毛长而稠密的地方,如背部、臀部、尾根等处;山羊多发部位为无毛或短毛的地方,如唇、口角、鼻孔周围、眼圈、耳根、乳房、阴囊、四肢内侧等处。羊感染螨病后,皮肤剧痒,极度不安,用嘴啃咬或用蹄踢患部,常在墙壁上摩擦患部。患部被毛蓬乱,羊毛脱落,皮肤增厚、发炎、流出渗出物,干燥后结成痂皮。由于病羊极度瘙痒,影响采食及休息,使羊日渐消瘦,体质下降。
4)治疗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对圈舍彻底消毒、杀虫,以防病原散播。如果病羊少,患病面积小,特别是寒冷季节,可以采取涂药的方法,用0.02%~0.03%的双甲脒溶液,1%~2%的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方法是先除去患部的痂皮,刮至轻微出血为止,用温肥皂水清洗,然后用药。注意不要涂到羊嘴、眼睛里。如果病羊多,患病面积大,气候温暖,可以对羊进行药浴。一般选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药浴前羊群不饲喂,给予充足饮水,以防羊口渴而误饮药液。一般可采用土方:带梗烟叶1份,水20份,煮沸30分, 冷却至35~38℃,对羊进行全身药浴。也可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按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的剂量皮下注射,7~8天后重复注射1次,对于预防、治疗疥癣有很好的效果。试用废机油对羊患部涂擦,先将痂皮清除干净,将废机油涂在患部,1天1次,也有一定的疗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