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属冷热交接天气极端的季节,又因极端天气所致的空气刺激性大,寒冷,潮湿等原因所致的外感强,故而会对动物产生影响,严重可致疾病。下面介绍几种冬春季节羊的常见病。

一、羔羊贫血症

因冬春季节天冷草枯,草内营养物质不足,低营养水平下的母羊奶水不能满足羔羊的营养需要,尤其是羔羊生长速度快,摄入铁元素量不足使生长发育缓慢以致造成羔羊的急性死亡。这是一种营养性贫血,羔羊哺乳期到育成前的生长期主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贫血。

主要症状:羔羊毛焦、消瘦、采食量下降、腹泻、呼吸困难、嗜睡、视黏膜苍白、头部水肿、有时突然死亡,解剖可见心脏松弛,全身水肿,血稀等症状。

预防:补加优质羔羊颗粒饲料,因颗粒饲料属膨化制品,元素等多种微量元素齐全,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治疗: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为提高羔羊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可用0.1%亚砷酸钠注射液2~4毫升,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一周为一疗程。

二、羔羊肺炎

羔羊肺炎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多发生于冬、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

1.预防: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3毫升。

2.治疗:给病羊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注射两次,每次2~3毫升,连用3~4天。也可用支原净、泰乐菌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用药4~5毫克,每天1次,连用6天。

三、皮肤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俗称脱毛癣、钱癣,多发生在羊的颈、肩、胸、背部和肛部上侧。病初有豌豆大小结节,后期界限明显并覆有灰白色或黄色癣斑,大小不一,痂皮增厚,被毛易折断或脱落。病程持久,影响健康和美观。

1.预防:保持羊体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体表有无癣斑和鳞屑,及时洗刷被毛,发现病羊及时隔离。

2.治疗:将患病区剪毛,然后用温肥皂水洗涤,除去软化的痂皮,在患部涂擦5%的碘酊或10%的水杨酸软膏、制霉菌素软膏、5%的硫磺软膏、达克宁霜等,每天涂1次,直至痊愈。对被病羊污染的畜舍、饲槽等,可用10%的甲醛溶液或1%的过氧乙酸溶液、5%~10%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四、羊痘

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

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2.治疗: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1~3天。

五、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羔羊。当寒冷、潮湿、多雨雪、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和饲料突变时易发生内源性传染。

1.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羊受寒冷侵袭,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已经发病的羔羊,应查明诱因,积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并将其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5%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2.治疗:将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3天。对严重病例,可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待症状缓和后,再改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防远远大于治,日常加强对羊的管理和营养,可很大程度降低羊的患病几率,像管理要效益是行业低迷时盈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