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特征与生态特性〗
燕麦,也叫铃铛麦,是重要的谷类作物。燕麦的饲用价值很高,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4%~15%,最高可达19%;青刈燕麦茎秆柔软,叶片肥厚、细嫩多汁,亩产3000~3500千克,是畜、禽、鱼喜食的青绿饲料。燕麦在世界栽培面积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麦,居第五位。我国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云贵高原等高寒地区栽培。燕麦作为饲草栽培,其分蘖力极强,再生萌发性好,可多次刈青,收获青绿饲草。
〖栽培与管理〗
目前栽培的品种以农家品种居多,混杂退化比较严重,加之燕麦小穗内籽粒发育不均匀,成熟期不一致,使籽粒大小和粒重差异较大。小穗基部的籽粒大而饱满,发芽率高,小穗上部的籽粒小而瘪瘦,发芽率低,所以应注意选种。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粒和杂质,选择粒大、饱满的籽粒作种。选择晴天,将精选好的种子,摊晒2~3天,以提高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壮,培育壮苗夺高产。要施足基肥,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磷肥20~30千克撒施土表,精细整地。春燕麦可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冬燕麦在10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单播行距15~30厘米。混播行距30~50厘米。播后镇压1~2次。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收籽粒的可酌减。
燕麦出苗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前后中耕除草1次。由于燕麦生长快,生育期短,所以要及时追肥和灌水。第一次在分蘖期,以氮肥为主,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7.5~10.0千克;第二次在孕穗期,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5.0千克左右,并搭配少量的磷、钾肥。追肥之后相应灌水1次。
〖饲用价值与利用〗
可在拔节至开花时期2次刈割作青饲料。第一次在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留茬5~6厘米,隔30~40天刈割第二次,不留茬。燕麦青贮可在抽穗至蜡熟期收获,如需用带有成熟籽的燕麦全株青贮,可在完熟初期收获。燕麦籽粒在蜡熟期收获为宜。
〖品种介绍〗
锋利饲用燕麦 植株高大,产量高;出苗快,但苗期的生长速度稍慢于早熟品种。播种后6~8周即可放牧或刈割利用;再生力强,但初次收割一定不要超过拔节期;抗病能力强,特别是抗锈病的能力很好;适应性强,适合种植区域非常广泛。在北方地区可作为良好的夏秋季饲料作物,或粮食收获后的复种作物。在南方地区为良好的冬季饲草作物,甚至可以一直延长利用到春季;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锋利的叶片宽大,茎秆柔软,蛋白和能量含量高,所以家畜非常喜食。
20-1号燕麦 该品种生育期83天左右,属早熟类型。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参加省燕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3.4千克,比对照晋燕5号增产8.5%。适宜山西省北部燕麦产区的沟湾地、下湿二阴滩地及旱平地种植。
内燕5号燕麦 春性燕麦品种。株高115~125厘米;穗呈周散型,千粒重20克上下,生育期90天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倒伏,抗黄矮病。不仅籽粒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而且草质亦佳。该品种属于水滩地高产稳产类型,平均亩产210~380千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