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特征与生态特性〗
籽粒苋,又名千穗谷,是苋科苋属一年生优质牧草,是一种粮、饲、菜和观赏兼用、营养丰富的高产作物。株高250~350厘米,茎秆直立,粗3~5厘米,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根系庞大,多集中于10~30厘米的土层内。
籽粒苋为C4植物,具有与CO2亲和力高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系统,光和作用速率较高。所以,生物产量大,干物质含量高。分枝再生能力强,适于多次刈割,刈割后由腋芽萌发出新生枝条,迅速生长并再次开花结果。
籽粒苋是喜温作物,生长期4个多月,但在温带、寒温带气候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但在酸性土壤、重盐碱土壤、贫瘠的风沙土壤以及通气不良的粘质土壤上也可生长。抗旱性强,据测定,其需水量相当于小麦的41.8~46.8%,相当于玉米的51.4~61.7%,因而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沙地上的理想旱作饲料作物资源。也是滨海平原及内陆次生盐渍化地区优良的饲料作物。
〖栽培与管理〗
籽粒苋种子细小,需精细整地。初次播种时应秋季深耕,耕翻深度在20~30厘米左右。春季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应施入腐熟的有机厩肥2000~3000公斤/亩。
籽粒苋对播种时间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播种。北方地区春播在4月上旬到5月下旬,夏播可在6月上中旬,南方3~10月均可播种。播种量0.4~0.5公斤/亩,播种多采用条播,株行距30厘米×1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播种后镇压,也可育苗移栽,留苗2万株/亩。地面平均温度达18~24℃时种子即可萌发,在苗高8~10厘米(二叶期)时开始间苗,10~15厘米高(四叶期)时定苗,苗期中耕1~2次,若春旱严重,应适当沟灌保苗,现蕾期灌水一次可增产12%以上。每次刈割后追施化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尿素追施量为40公斤/亩。
〖饲用价值与利用〗
籽粒苋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各种家畜均喜采食。
据测定,新鲜茎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高达21.8%、赖氨酸为0.74%;成熟期的叶片蛋白质含量仍可达18.8%。整株植物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均较高。
籽粒具有比茎叶更高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营养价值也超过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籽粒。
当株高60~80厘米时开始刈割利用,留茬高度为20厘米,每隔20~30天刈割一次,一年可刈割4~5次,年产鲜草可达5600~10000公斤/亩。可青饲、青贮,也可打浆、发酵、煮熟后饲喂畜禽。青贮时,可单贮或与豆科牧草、青刈玉米混合青贮。收种后的秸秆和残叶可用于放牧,也可制成干草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