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特征与生态特性〗
苦荬菜又名苦麻菜、鹅菜、山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无毛,茎直立,株高1~3米,全株含白色乳汁,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倒卵圆形,长30~50厘米,宽2~8厘米,常带紫红色。苦荬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下均可生长。苦荬菜的再生能力比较强,只要不损伤根茎部的芽点,刈割或放牧多次,并不影响其再生草的生长。但对水肥条件要求很高,怕旱又怕涝。
苦荬菜喜温暖湿润气候,既耐寒又抗热。北方一般早春解冻即可播种,可一直生长到降霜为止。轻霜对它为害不大,成株能耐零下3~4℃的低温。夏季高温,只要保证水肥供应,生长仍十分旺盛,产量极高。
〖栽培与管理〗
苦荬菜适应性较强,但要保持高产必须播种前应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常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播量0.4~0.8公斤/亩,播深2~3厘米,适当镇压,以利出苗。耐水淹,在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抗病能力强,不耐盐不耐碱,耐干旱能力差,不耐瘠薄。适宜PH6.5~7.5、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生长。
苦荬菜由于生长快再生力强,刈割次数多,产量高,所以需肥量大。对氮、磷、钾的要求都很迫切。施足氮肥能够加速生长,促进枝多叶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时生长缓慢,延迟成熟,还容易引起倒伏,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才能获得高产。
苦荬菜宜密植,条播时通常不间苗,2~3株一丛也生长良好,但植株过密时也影响生长,可按4~6株距定苗。也不可过稀,否则不俣影响产量,而且茎秆粗硬,品质较劣。
直播的苗高4~6厘米时就要中耕除草,以后每刈割一次都要进行中耕、追肥和灌水一次。
苦荬菜的病虫害少,有时有蚜虫为害。发生时可用40%的乐果,稀释1000~2000倍喷杀。
〖饲用价值与利用〗
苦荬菜在开花前,叶茎嫩绿多汁,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采食,尤以猪、鸡、鸭、鹅、兔、山羊最喜食,是一种优等青绿饲草。苦荬菜的能量价值比较高,尤其喂猪、羊价值最高。苦荬菜适于放牧,也可刈割,但用作青绿饲草最为适宜。放牧以叶丛期或分枝之前为最好;刈割饲喂以现蕾之前最为适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