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Cichorium intybus)原产于欧洲,广泛用作蔬菜、饲料和制糖原料,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饲用菊苣品种,由于它品质优良,饲用价值高,全国许多地区广泛地种植,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品种,深受农牧民的喜爱。

〖植物学特征与生态特性〗

菊苣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期高度70~80厘米,抽茎开花期限170厘米以上,叶片25~38片,叶片长30~46厘米,宽8~12厘米,茎直立,茎生叶渐小,折断后有白色乳汁,花冠全部舌状,蓝色,边开花边结籽,种子千粒重0.96~1.2克。

菊苣的分部范围极广,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可生长,既耐南方的夏季高温又耐北方的冬季严寒。主根明显、肉质、粗壮、入土深,侧根发达,因而抗旱性也极强。菊苣适合多种土壤类型,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在温暖的气候下,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最好,对水肥条件敏感,当水肥条件好时能极大地提高产量。

菊苣生长当年抽茎较少,大部分处于莲座叶丛期,第二年全部植株均能正常开花结籽,两年以上植株的根茎不断产生新的萌芽,这些新枝芽生根、成苗,逐渐取代老植株,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春季反青早、冬季休眠晚,利用期长达8个月之久,可解决养殖业春秋两头和伏天青饲料紧缺之矛盾,当管理条件好时,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15年。

〖栽培与管理〗

菊苣在我国东北及其它高纬度地区可春、夏播种,在华北、中原、西北一部分地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春、秋播种,可以单播也可以与禾本科或豆科牧草混播,因菊苣种子细小,播前整地需精细,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条播、点播、散播、育苗移栽都可。单播用种量250/亩,播种时最好能与土等物混合撒种,以达到苗匀苗全的目的,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为1~1.5厘米,播后镇压保墒。

菊苣苗期及返青后易受杂草侵害,应加强杂草防除。菊苣生长旺季需水、肥量大,要想获得高产,除播前施农家肥外,春季返青、早秋及每次刈割后,每亩应追施4~8公斤氮肥,同时适当浇灌。如与豆科牧草混播时,可相应减少氮肥用量。

菊苣的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在低洼易涝地易发生烂根,只要及时排除积水即可预防。

〖饲用价值与利用〗

菊苣富含粗蛋白质,茎叶柔嫩,叶片有微量奶汁。菊苣叶丛期含干物质8~14%,初花期茎叶含干物质15~16%。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为15~32%,粗脂肪13~43.5%,粗灰分16%,无氮浸出物28~36%,钙1.5%左右,磷0.24~0.5%,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也很丰富。植株40厘米高时即可刈割,留茬2~3厘米,再生能力强,每年可割4~6次,在菊苣的生长旺季每25~30天即可割一次,亩产鲜草10000公斤以上。可鲜喂、青贮或制成干粉。莲座叶丛期,最适宜喂鸡、鹅、猪、兔等,直接饲喂;抽茎开花阶段,宜牛、羊利用,青饲和放牧均可,放牧以轮牧最佳;抽茎期也可刈割制作青贮料,作为奶牛良好的冬季青饲料。

菊苣饲喂鸡、鹅、猪,抽茎初期就要及时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