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叶又名荷兰翘摇、白车轴草,豆科,三叶草属。原产欧洲,现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分布,是一种极重要的栽培牧草及优良的草坪植物。
〖植物学特征与生态特性〗
白三叶为豆科白三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集中分布于表土15厘米以内,多根瘤,具有固氮能力。主茎短,茎实心,由茎节向上长出匍匐茎,长30~60厘米,基部分枝多,光滑细软,茎节处着地生根,向上长叶,并长出新的匍匐茎向四周蔓延,侵占性强。掌状三出复叶,互生,叶柄细长直立,小叶倒卵形或心脏形,叶面中央有“V”型白斑纹,叶缘有细齿。头状花序,生于叶腋,小花白色,种子小,心脏形,黄色或棕黄色。千粒重0.5~0.7克。
白三叶喜温凉湿润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19~24℃,适应性广,耐热、耐寒、耐荫、耐酸,幼苗和成株能忍受零下5~6℃的寒霜,在零下7~8℃时仅叶尖受害,转暖时仍可恢复生长;盛夏时,生长虽已停止,但无夏枯现象;在遮荫的园林下也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各种土壤均能生长,最适富含钙质及腐殖质的粘质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6-7,耐酸,不耐盐碱。
白三叶再生力极强,为一般牧草所不及。夏季高温干旱时生长不佳。
〖栽培与管理〗
白三叶种子细小,播前应精细整地,最好用三叶草根瘤菌拌种。可春播或秋播,南方以秋播为宜,北方宜春播。秋播不宜迟于9月中下旬,春播宜在3月上中旬。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深1-1.5厘米,单播每亩用种量1公斤左右。撒播每亩用种1.5-2公斤。白三叶最宜与黑麦草、鸭茅等混播。与鸭茅混播是果园种植牧草的最佳组合。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一旦建成则竞争力很强,可多年不衰,应经常刈牧利用,适当管理以促进其生长。混播草地中禾本科牧草生长旺盛时应经常刈割,以免白三叶受抑制而衰退。
白三叶春播当年亩产青草1000-1500公斤,第二年即可产4000-6000公斤。用作水土保持,其播种量应加到2-3倍。
〖饲用价值与利用〗
白三叶茎叶柔嫩,在十分之一开花时,茎占48.7%,叶占51.3%。开花前的白三叶富含蛋白质而粗纤维含量低,与生长阶段相同的苜蓿、红三叶相比,显较优越。
白三叶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践踏,最适于放牧。用来放牧猪、禽时,宜于单播,用来放牧草食家畜时,最好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既可保持单位面积内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最大产量,且可防止臌气病的发生。
秋季生长的茎叶应予以保留,以利越冬。地冻时禁止放牧,以免匍匐茎遭践踏而受损伤。
〖品种介绍〗
海法(Haifa)
海法为大叶型白三叶品种, 多分枝, 致密, 持久性好, 适于放牧。海法的小花为白色,抗寒性能强,在冬季积雪厚度20厘米,积雪时间1个月、气温在零下15℃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7月份平均温度≥35℃,短暂极端高温达39℃时,能安全越夏。抗病虫害在白三叶中居前列,产量中等。具有发达的匍匐茎、很强的耐荫性和适应性。特别适宜与鸭茅混播在果园种植,是果园牧草首选,也是庭院、公园、城市绿化带的地被植物。
那努克(Nanouk)
那努克为致密的小叶型白三叶品种,叶片非常小,生长低矮,适合放牧,持久性好。不适合与生长高的草混播进行刈割,它作为从丹麦及北欧的育种材料中选育出来的小叶型品种,耐寒性非常优秀,抗茎病、根腐病及线虫病。抗热性好,叶片鲜嫩,覆盖地面迅速,枯黄期晚,综合性能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