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娩预兆
母羊分娩前,机体的一些器官在组织和形态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母羊的行为也与平时不同,这些变化是适应胎儿的产出和新生羔羊需要的机体特有反应。
(1)乳房变化 妊娠中期乳房开始增大,分娩前1~3天,乳房明显增大,乳头直立,乳房静脉努张,手摸有硬肿之感,用手挤时有少量黄色初乳,但个别羊在分娩后才能挤出初乳。如果母羊乳头由松软状变粗、变大、变充盈,预示着1~2天内分娩。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母羊在分娩前乳头的变化来估计分娩时间虽比较可靠,但它受母羊营养状况的影响较大,因此,不应单纯依靠母羊乳房变化来预测分娩日期。
(2)外阴部变化 母羊在分娩前数天,阴唇逐渐变松软、充血肿胀,体积增大,阴唇皮肤上皱褶逐渐展平消失,阴门逐渐开张,从阴道流出浓稠的黏液,在分娩前数小时表现更明显。但奶山羊的阴唇变化较晚,在分娩前数小时才出现。
(3)骨盆变化 母羊骨盆韧带在临产前数天开始逐渐松弛,变得柔软,肷窝部下陷,臀部肌肉也有塌陷,以临产前2~3小时最为明显。由于韧带松弛,荐骨活动性增大,用手握住尾根向上抬感觉荐骨后端能上下移动。奶山羊的骨盆韧带软化明显,当荐骨两侧各出现一条纵沟,骨盆韧带完全松软时,分娩时间一般在一天内。
(4)行为变化 临近分娩前数小时,母羊表现孤独,喜欢离群,放牧时易掉队,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停止反刍,不时咩叫,频频起卧,有时用蹄刨底,排尿次数增多,不时回顾腹部,喜卧墙角,卧地时两后肢伸直等。有这些征状表现的母羊应留在产房,不要再放牧。
综上,母羊在分娩前所表现出的各种征状都属于分娩前的预兆,但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单独依靠其中某一个分娩预兆来估计母羊的分娩时间,一定要综合考虑,全面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分娩过程 母羊整个分娩过程是从子宫壁肌肉和腹部肌肉开始阵缩开始,到胎儿和胎衣等附属物完全排出体外为止。整个分娩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般按习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子宫颈开口期、胎儿产出期和胎衣排出期。
(1)子宫颈开口期 子宫颈开口期也称子宫颈开张期,简称开口期,是从子宫开始有规则阵缩算起,到子宫颈口充分完全开大为止。这一期一般仅有阵缩,没有努责。子宫颈变软、扩张。母羊在开口期一般持续约3~4小时,临产母羊都是寻找不易受干扰的地方等待分娩,其表现是前蹄刨地,咩叫;食欲减退,轻微不安,时起时卧,尾根抬起,常做排尿姿势,并不时排出少量粪尿;脉搏、呼吸加快;常舔舐别的母羊所产的羔羊。
(2)胎儿产出期 胎儿产出期简称产出期,是从子宫颈口充分开张,胎囊及胎儿的前置部分进入阴道,胎囊及胎儿楔入盆腔,母羊开始努责,到胎儿完全排出为止。在这一时期,阵缩和努责共同发生作用,其中努责是排出胎儿的主要力量。先是胎儿通过完全开张的子宫颈,逐渐进入骨盆腔,随后增强的子宫颈收缩力促使胎儿迅速排出。
这一时期母羊临床表现为极度不安,频繁起卧,前蹄刨底,有时后蹄踢腹部,弓背努责。然后,在胎头进入并通过盆腔及其出口时,由于骨盆反射而引起强烈努责,这时母羊一般均侧卧,四肢伸直,腹肌强烈收缩;努责数次后,休息片刻,然后继续努责;这时脉搏加快,子宫收缩力强,持续时间长,几乎连续不断。胎儿从显露到产出体外的时间为0.5~2小时,产双羔时,先后间隔5~30分钟。胎儿产出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3小时,如果时间过长,则可能是胎儿产式不正常形成难产。
顺产绵羊的分娩从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到胎儿产出的时间一般约为4~5小时,山羊约为6~7小时。如果母羊胎膜破裂后超过6小时胎儿仍未产出,即应考虑胎儿在母体产道内的姿势是否正常,超过12小时,即应按难产处理。
(3)胎衣排出期 胎衣是胎膜的总称,包括部分断离的脐带。胎衣排出期是从胎儿排出后到胎衣完全排出为止。它是通过胎盘的退化和子宫角的局部收缩来完成的。
胎儿排出后,母羊即开始安静下来。几分钟后,子宫再次出现轻微阵缩。这个时期母羊一般不再努责或偶有轻微努责。阵缩持续的时间及间隔的时间均较长,力量也减弱。胎衣排出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胎儿排出并断脐后,胎儿胎盘血液大为减少,绒毛体积缩小,同时胎儿胎盘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此外,子宫的收缩使母羊胎盘排出大量血液,减轻了子宫黏膜腺窝的张力。怀双羔或多羔的母羊,胎衣是在全部胎儿排出之后,一次或分多次排出。母羊分娩时各阶段所需时间见表3-4。
表5-1 山羊母羊分娩各阶段所需时间
开口期(h) | 产出期(h) | 双羔间隔时间(h) | 胎衣排出期(h) |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6~7 | 4~8 | 3 | 0.5~4 | 0.1~0.25 | 0.1~1 | 0.5~2 | 0.5~4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